- A+
这篇文章我不准备做详细的技术对比,
只讨论各个公链的前景和现状.
请停止某个项目让我赚了多少倍, 还能让我赚多少倍的想法.
丢掉信仰, 现在让我们回到2018年.
ZIL:
Zilliqa不是图灵完备的.
Zilliqa是pow microtransaction sharding,并且不能在链上保存大量数据。
ZIL和Rchain虽然都使用了分片技术,
ZIL的扩展性主要体现在交易上, 目前他只能处理交易分片,
如果你想了解其中的技术差异,请阅读:http://www.rchain.site/?p=277
Rchain可以直接存储任何量的数据.
对比来说, Rchain的功能更全面, 使用POS共识也更环保节能, 节点门槛更低.
我不会直接评论哪个更好,
最直观的差异在于你喜欢POS还是POW挖矿.
区块链3.0最大的难点是在去中心化的前提下提高扩展性,
分片显然是最佳选择.
Tezos:虽然这个项目虽然接近流产, 不过毕竟是曾经的大热门,
他的亮点是形式验证, 以避免再次发生类似以太坊DAO事件.
简单的说就是尽量减少代码中的BUG,
和免费提供一个代码审计效果是相同的, 但形式验证高效的多.
形式验证是很多关键任务技术的实施标准.
最早的应用是核能发电机的二级停止系统.
Rchain的Rho语言同样拥有形式验证,
请查询Rchain架构文档:https://goo.gl/RDxDrA
aeternity:被称为欧洲的以太坊,
AE拥有状态通道和去中心化预言机.
我没找到更多资料显示预言机做了什么,据说和物联网相关.
那就重点说一下状态通道吧.
状态通道的特点是0手续费+实时交易.
举个例子,
A和B交易, 他们把币放入智能合约(状态通道)
这类似赌场兑换筹码的性质,实际上是创建一个只有A和B管理的私人账本.
A和B的交易都记录在这个私人账本上, 这个过程中数据不上链,
等交易完成两个人一起把账本提交给智能合约, 拿回自己剩余的部分.
在交易的过程中无论A和B交易多少次, 只在结束交易时访问一次智能合约,
简单的说状态通道就是链下运算, 链上登记, 对主链的占用比较少.
这个解决方案类似ETH的雷电网络和BTC的闪电网络.
AE本身没有解决主链性能低的问题. 他的扩展性也只体现在交易上.
实际上状态通道想解决的问题, 目前ETH通过侧链也解决了.
AE的核心竞争力应该体现在物联网方向, 这个不在我们讨论的范围.
Rchain得益于namespace结构, 可以实现0手续费交易,
每个namespace都拥有至少40K的TPS, 并且无限扩展,
对比来说, Rchain不需要状态通道,
或者说每个namespace都是一个状态通道,
更多技术细节请查看Rchain架构文档:https://goo.gl/S9L5GG
EOS/HPB/AELF:
在BTC之前有很多弱中心化数字货币, 去中心化的BTC颠覆了他们.
现在用弱中心化的东西能颠覆区块链吗?
这3个项目都在弱中心化的前提下提高吞吐量,
他们的主节点必须建立在高性能的服务器上.
HPB的专用矿机必须在大带宽的环境下才能实现高吞吐量.
并且对主节点的数量有一定的限制.
在分片技术中节点越多则吞吐量越高,
在这些项目中他们的节点越多吞吐量则越低.
唯一扩展的可能就是提高带宽和服务器性能.
他们在现有的技术上提高了区块链应用落地的可能性,
EOS被称为区块链2.0的终极解决方案. (其实有钱就行)
由于他们不具备真正的扩展性, 所以不能称为区块链3.0,
我不太愿意讨论这些项目,因为他们的粉丝通常更注重营销而非技术本身.
如果ETH也使用中心化节点, TPS可以达到133万.
但是这种解决方案违背区块链去中心化的意愿.
这话V神说的, 觉得有问题怼他, 别找我..
假如ETH硬分叉,通过弱中心化的方式达到百万级的TPS,
那么问题来了, 你凭什么超越他?
这篇文章告诉你ETH如何轻松把TPS提高到150万:https://goo.gl/1FaLwB
Credits:这个项目最近比较火, 实际测试TPS48万.
请你阅读这篇文章:https://goo.gl/dpgdbN
这是对他们所谓的500k TPS的评论:
1)测试是在本地网络上进行的(可能在单个服务器集群上) - 不考虑网络延迟
2)他们使用集中式数据库(或者每个节点都是自己的?没有解释)
3)他们使用简单的交易(没有实际的数据)并且尽可能多地塞进单个区块
4)检查交易唯一性是在没有检查账户余额的情况下进行的。- 没有执行平衡检查 - 基本上表明没有重播保护,巨大的时间节点因为节点不跟踪其他节点,并完全跳过区块链
5)验证算法BFT 的目的。在测试阶段,决定使用精简版本,
但稳定版本的协议 - 具有未知属性的非标准一致性算法 - 这可能意味着完全没有网络共识
6)没有可验证的数据用于第三方审计
7)没有源代码来显示测试中涉及的实际代码
8)文章包含几个逻辑谬误
9)碰撞保护未被正确解释,很可能是通过DB上的PK约束来完成的
10)他们的数据表明,网络传输每秒385MB(TX大小,总共识通信会更大),这将表明核心网络传输3080 mbps ...
11)没有EDS,轻量级TX
12)使用可信节点 - 集中化
13)70人在其上工作 - Github - 1个贡献者,53次提交
总结:不要相信任何MVP版本(最小可行性验证)的测试结果, TPS多少都没意义,
他们喜欢说自己有几千几万的TPS, 我们要做到几十万几百万的TPS.
越是割韭菜的项目越是注重MVP版本测试. 他们从来都不公布测试环境和测试代码.
更搞笑的是, 这种项目通常都没有具体的落地时间和规划.
MOAC: 没开源, 不做评价, 参考上面的, 开源是区块链的核心. 不开源没人知道你做了什么.
0chain/arcblock/pchain/seele/iost这种不开源或者完全没代码的项目不进行分析,
如果你想吹白皮书的话, 我这里有本如来神掌.你拿去练练, 只要998.
quarkchain: 引用一个国外的测评,其他的落地了再说吧..
重点介绍一下IOST, 这个神奇项目的诞生只用了14天,
1月2日HelloWorld, 1月9日发布白皮书.
1月10日开启空投,每人6块钱, 大概空投了4万份,价值24万人民币
1月15日登录各大交易所开启交易,
没有IC0, 所有筹码都在庄家手里, 开盘3倍, 然后又拉了3倍,
仅仅是一个分片概念, 在完全没有一行代码的情况下创造了30亿人民币市值.
上的全部是中国交易所, 这一套行云流水的操作, 我猜背后的大佬一定姓李.
NULS/ACT/*EDEN:
他们声称的多链并行结构, 实际不是真的并行,
其实只是多侧链解决方案.
他们对比以太坊的优势是, 开发侧链的难度更低,
他们的优势可以让很多小型企业加入进来,
并且不影响主链的速度, 以提高所谓的扩展性.
这只是2.0的扩展, 或者说以太坊+
现在以太坊也有很多dapp是通过侧链形式存在的,
但是你要清楚一点,
让以太坊拥堵的不是一堆dapp. 仅仅一个以太猫就足够了.
虽然他们并不足以支撑大型应用. 也算是一个比较不错的解决方案,
nuls还提供了一种可插拔模块的解决方案,
(用简单的共识)来解决大型应用的问题,
这种解决方案会出现2个极端现象.
1.牺牲安全性, 使他们更容易被攻击.
2.节点绝对的中心化
顺便说一下, 这种纯粹多侧链结构的项目, 今年至少有10个.
这里我想介绍一下Rchain的namespace功能,
每个namespace都是一条独立的主链, 可以调整为私有或联盟,
事实上这也类似多侧链结构, 但不完全相同,
Rchain拥有更高的商业友好性.
Rchain中的一个节点可以同时为多个namespace提供服务.
namespace是树形结构,可以向下扩展.
得益于分片技术,每个namespace每秒都可以处理4万笔交易.
所以Rchain可以满足任何规模的商业应用,
与NULS和ACT不同的是,
任何人都能创建namespace,但需要足够的REV作为抵押.(Rchain原生代币)
REV除了作为执行智能合约的燃气费, 存储数据同样消耗REV.
所以根据Rchain的生态扩展, REV的价值会随之提升.
WAN/FSN/BTM:
这个部分的内容不局限于这3个项目.
很多公链项目主要都是做资产交换,
这种项目不需要看技术, 也不需要与其他公链对比,
因为他们做的事任何公链都能做,
但是你可以吹, 我们是国家队,
因为他们不跑Dapps,所以TPS并不重要.
你只需要关心他们的生态发展是否良好.
还有很多项目都带跨链,
除DOT之外的大部分跨链项目都只是锚定资产,
以后的EOS也会有跨链功能,
事实上这种功能只会让你的交易所多一点交易品种.
和区块链3.0无关. 产生价值的前提是, 你得有用户.
你的相机有八千万柔光自拍, 但是没人买, 有什么用呢,
elastos: ELA这个项目普通人根本无法理解, 你也是一脸懵逼对吗, 我也是.
能不能产生价值要时间来证明了.. 但是有一点值得注意.
ELA出块时间有时超过10分钟, 也就是说如果你用ELA发送一笔交易,
可能找遍整个币圈都找不到比他慢的. 我不知道这种东西到底能做什么!
TOMO/POA: 不知道为什么有人说TOMO是越南的以太坊..
其实就是以太坊的侧链. 和雷电网络RDN作用差不多, 特点就是0手续费即时交易.
我也是讲道理的人, 但是这种币真的没有什么应用场景,
其实就是分了个叉.. 竞品还一大把. 也不存在什么价值低估的说法..
什么什么? 你说他们的去中心化交易才是主菜?
来来来兄dia, AST和KNC了解一下, 哪个不比他强, 哪个不是凉凉?
最后与ETH2.0做一些对比.
下一代以太坊使用分片技术以及Casper FFG(简化版)
以太坊的分片可能要做3-5年, 因为他必须兼容现有的版本,
Rchain使用分片+Casper CBC(全功能版)+形式验证+namespace分层,
值得注意的是, Rchain也拥有DAG的特性, Casper会首先运行在Rchain上.
Rchain是一个完全开源的项目, 测试网在7月份, 更多细节请查看社区简报.
下图演示Rchain在运行时的结构.
未完待续!!
如果你想了解任何项目, 欢迎加入Rchain中国社区.
QQ群:530718666